邻居家的儿子小雨比较调皮,就是那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熊孩子,好好的钢笔用几天不是丢了就是掉地上摔坏了,他妈妈每次都是整盒批发钢笔才够她儿子用。有时候今天不是作业落家里,明天就是红领巾没有戴,他几乎没有让他爸妈消停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他妈妈还能克制自己的脾气,但是当老师把孩子的情况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时,小雨的妈妈内心是受不了的,她上班的时候克制怒火中烧的心,当她看到儿子背着书包出现的那一刻她不容孩子辩解,接着就是狂风暴雨般的发作,原本开开心心回家的孩子被莫名其妙的怒吼声吓坏了,他妈妈说话的声音分贝大到刺耳,几声怒吼配合拳打脚踢后,她好像怒气也消了,孩子委屈的含着眼里看着她。小雨的妈妈也非常爱孩子,疼爱的时候又是亲又是抱,发火的时候她真的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
有一次小雨犯错误,放学回来时在楼下遇到妈妈,他妈妈问他几句以后,小雨一直给自己辩解,他妈妈上去就是一个耳光,小雨还想辩解,小雨说一句就被打一下,最后打了三耳光后,孩子在力量的悬殊下不敢再言语,我试图劝说可以适当的体罚,但是不能打孩子的耳光,她不留情面的怒吼一声:“我管孩子的时候,你们不要说话。”也许在她看来管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家事,和别人没有关系。有时候使用暴力惩罚孩子也许一时会解决问题,但是真的会给孩子留下心理上的阴影。
小雨读四年的时候腿走路出现问题,到医院检查是滑膜炎,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才好转,但是我一直在心里有种感觉,小雨的妈妈每次打小雨时出手太重。父母不能对孩子动武力,孩子小长身体哪里都不能打,打重了伤害孩子的身体,以后还会留下心理阴影和暴力倾向,孩子在小的时候在力量上无法和大人抗衡,只能任由大人惩罚和控制,但是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的。
朋友小姜的儿子小辉因为一次上楼梯不小心摔倒,他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大碍。过一段时间后,天气转冷,他的髋关节处很疼,最后疼得夜里睡不着,医院又是做核磁又是打针又是吃药,最后住院半个月,有一天我们聊起这个问题,我问小辉小时候摔伤过没有,他说不记得,但是他六岁时爸爸打他的那件事,他记得非常清楚,他笑着描述,当时他爸爸把他按在沙发上打,那次打得非常疼。后来上学了,如果考不好,妈妈的手打人也是很疼的,他说他妈妈最爱掐他胳膊,有几次胳膊被掐紫了。现在孩子大了谈起过去好像感觉没有什么,但是父母打他的一幕幕他都记在心里了。
还有一位朋友就是孩子控,她孩子的时间安排都是按分钟计算,她家的书很多,一排排都是名著,这些书都是孩子必须阅读的,不看的结果就是挨揍。有一次孩子成绩没有考好,她把家里的木椅子都摔坏了,摔坏了木椅子不是她发泄,而是用坏了的椅子木条抽孩子的腿,那时候她孩子已经初三了,个头比她高,力气比她大,这次孩子被惹怒了终于反抗了。那天正巧路过她家楼下,孩子的惨叫从三楼的阳台窗户飘出来,我急忙跑上去,夫妻俩打孩子一个人,那一幕真的让人想哭。我拉开他们,孩子在自己的屋里抽泣,眼睛怒视着客厅里坐着的父母,他妈妈也是泪眼婆娑,不停的数落养个孩子怎么这么难。也许很多人认为孩子小时候的记忆不清楚,即便打了长大后也会忘记,这就大错特错了,但凡他们有了记忆,受到的伤害这辈子都会记得,等到有一天父母老了,他们会把童年的不幸遭遇说得非常清楚。其实打孩子是大人情绪的宣泄,毕竟打解决不了问题,等自己平复情绪后,再冷静想想,会发现自己真的太不理智太情绪化了。孩子真的不能打,哪里都不能打,孩子犯错,惩罚孩子的方法中首先不要打孩子,说不定哪天他的身体出现问题,和你曾经的下手太狠就有必然的关系。要想让孩子有好的性格好的习惯,父母要做个性格平和的人,营造好的家庭环境。从良好的平和的家庭环境中出来的孩子,也一定是性格温和彬彬有礼的人,还是那句话,父母不要打孩子,孩子身体的哪一处都打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