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位咨询对象和我聊到运动经历:
十多年前,认为下楼梯可以增加运动量,上班时有意重复电梯上楼,快速步行下楼,却不知下楼梯比上楼梯还磨损膝盖。即便这不是我膝盖病因之始,也起协同加速作用。
也是十多年前,学了广场舞,为了能瘦腹,花更多的时间用力舞起双手臂,结果肩关节疼痛到不能动荡,留下病根。
六年前,无意中发现附近小区有一器材运动,能缓解膝盖蹲下不易站起的症状,就加大运动量。一小段时间后,发现双腿弥漫毛细血管和浅表静脉曲张。之后细想,其实那种运动就是双手臂与臀部的力量对抗,因而臀部血管被挤压。
悔呀!这是客户共同的感触。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事例,某女士每天绕着小区快走足够的步数,一段时间后患上双膝滑膜炎。
想想我的外婆,活到96岁,哪有什么刻意的运动,无非就是不久坐,勤劳干家务和日常走路而已。
昨天看到一篇对运动的评论,我觉得这几句说的很好。文中说,人体的关节骨骼如同机器,持久不用会生锈,但用得过度,就加速磨损,缩短使用期限,提前报废。深有体会!
健康管理学书中,有关运动章节上说,正常人每周中等运动分钟,每次30分钟。如果是我的客户,我会在说这句话后强调,书上说的只是理论,你没必要完全照套。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运动,要选择不容易伤害关节和器官的。否则如同治病一样,有些医生只顾用药目的,不考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有时治疗可以换种方式,而盲目坚持带来的副作用却是难以避免。
想起好多年前那次父亲住院,就是普通的血压和血糖高。出院时,医生开了一个月的阿司匹林。我告诉医生,我父亲的胃不大好,不适合服用一个月的阿司匹林。医生说要治病没办法。我坚定地跟医生说:“那还是不要用这药吧,不然为了预防这问题,之后又可能因为胃出血来住院。”医生看了看我,然后换了别药。
我给大家列举日常一些运动项目,运动量为一个单位,相当于消耗80千卡热量时所需的时间。轻度活动如散步、站立乘车、购物、清扫房间需时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如快走、下楼梯、骑自行车、洗衣服、跳舞需20分钟,强运动如慢跑、上楼梯、老年迪士科、排球、乒乓球需10分钟,极强运动爬坡、足球、游泳需5分钟。大家选择感兴趣且适合的运动项目。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