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维度探讨
骨坏死部位为什么不易「活血」
01病因病理学骨坏死病因不明,病理复杂,活血无从下手造成股骨头坏死的诱因常见的就有酒精、激素、外伤三大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免疫疾病、镰状细胞病等危险因素高达60余种,也有一些病因至今仍未明确。致病因多种多样,病源难以明确,活血也是无从下手。
从缺血的病理上来看,股骨头血管又分为骨外动脉和骨内静脉,血管的损伤、淤堵、紧缩,血液粘稠,外界肌肉韧带卡压等造成的血运问题复杂多样,且随着缺血的程度实时变化,迂回重叠,多重问题接踵而来,简单的治疗根本无法应对。
02解剖学股骨头血运少、负重大,特殊的结构造成天然的“屏障”股骨头置于较深的髋臼内,呈半球形关节面,表面绝大部分由关节软骨覆盖,不与周围软组织直接接触,骨内缺乏良好的侧支循环,整体股骨头和颈部血运仅靠外部三个动脉网供应,且骨内骨外血运呈一体网状,关键血管系统的损害,其它几支血运很难代偿。且髋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股骨头承担着核心的轴承压力,长年累月,头与臼之间压力必然增大,长期保持着这种较大的压力,不但容易造成结构上的损伤,而且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股骨头位置结构特殊,周围血运网少,局部血运循环差,又几乎承担着全身的压力,这天然的特殊结构也给缺血后的活血增加了难度。
03组织学缺血坏死边缘形成的“硬化带”,难以逾越的屏障股骨头坏死后,会自我修复,在修复过程中使坏死周围组织毛细血管增生,新生骨形成,致使存活骨和坏死骨之间形成“反应性界面”,表现为骨增厚或硬化边,临床俗称“硬化带”。它如同一堵实墙拦阻了血运的流动、营养的进入,且股骨头被划分为健康区和坏死区,坏死区随着缺血持续发生,骨细胞及骨髓组织随即发生坏死,出现囊性变及无数细小的微骨折,新骨折也不断出现,不断积累后会引发最终塌陷,关节完全破坏,缺血情况进一步恶化。
在硬化带的屏障下,股骨头不稳定指数增加,坏死区不断扩大,硬化带范围逐渐扩大到健康区,血运进一步缺失变化,继而加剧股骨头缺血现象。所以临床上如果不打通“硬化带”,拆了这堵墙,缺血坏死仍会持续加剧。04循环学血运受损——代谢循环不畅——坏死区恶性循环
股骨头内整个血运环境息息相关,比如股骨头动脉缺血后,静脉血液回流将会进一步受阻,继而骨内压升高,势必会引起关节充血、水肿、髋关节囊肿等问题出现,继而引发骨内的炎性物质、废物垃圾等渗出,如同一条河流被截断,不断流动的活水变死水,水质不断变坏,正常的代谢循环被打破,骨内血运恶性循环,股骨头的缺血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剧。总之,股骨头部位不仅容易缺血,而且一旦缺血后,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血运网都会受到波及,骨循环不畅、病理变化导致的“硬化带”屏障...缺血问题越演越烈,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是复杂难度还是工程量,“活血”远要比你想象中棘手的多。
但再难的问题,只要理清楚源头,抓住关键重点,疑难骨坏死也能再次真正活起来。近年来,随着精准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医学家们重点攻关,在股骨头“活血”方面收获了显著性成果。抓住两大关键
让股骨头血运真正“活”起来
1专项血运检查:让所有血运问题无所遁形股骨头血运问题错综复杂,需要通过专项血运检测设备,精准探查股骨头的旋股内、外侧动脉、股骨头滋养动脉、韧带动脉等股骨头动静脉血运网状况,明确血运障碍位置、程度、类型、科学预判股骨头血运变化情况,为后续“对症”恢复血运提供科学依据。
2对症联合治疗:内外兼治,全方位解决供血问题血运的治疗也需要由内而外的修复与重建,针对不同病因、病症采用多学科联合的对症治疗,可通过无创/超微创专项供血技术,打通硬化带屏障,从健康区引血...彻底疏通骨内外供血通道,股骨头重新建立正常的代谢循环,确保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直通股骨头部位“滋养”股骨头,有了血液的营养,股骨头才能真正“活”起来。
总结:股骨头发生坏死后,恢复血运是系统保髋中重点攻克的难题,但除了恢复正常血运循环外,还要联合修复骨质、滑膜软骨修复、营造良好髋部环境等专项治疗,最终促进新骨生成,保髋才算真正大功告成!备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