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
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痛、上下楼梯痛、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等。也会有患者表现肿胀、弹响、积液等,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引起关节畸形,残废。在膝关节部位还常患有膝关节滑膜炎、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膝关节游离体、腘窝囊肿、髌骨软化、鹅足滑囊炎、膝内/外翻等关节疾病。
病因:
膝关节炎的发生一般由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外伤、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膝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引起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另外,体重过重、不正确的走路姿势、长时间下蹲、膝关节的受凉受寒也是导致膝关节炎的原因。
人体的膝关节,是我们身体的几大重要骨关节之一,重要是因为,它为我们的身体支撑起了大半身体的重量。而我们人体的骨连结处,因为是骨与骨之间的缝隙,所以也是最易贮存身体代谢废物的地方,日久天长,膝关节因为贮存了风寒湿邪,而导致经脉不通。
中医对于关节炎治疗的传统理论,也是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所以针灸治疗一般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
董氏针灸——膝关节炎针方健侧:肩六、腕顺、心灵、灵骨大白重魁、膝灵、火膝、心膝
患侧:火主、火硬
取穴位置:
肩六穴:肩六穴以六个肩部的董氏奇穴构成,分别为:肩中穴、建中穴、上曲穴、下曲穴、云白穴、李白穴。
肩中穴:当后肱骨上,肩骨缝之正中央下二寸五分。即十四经肩顒穴下二寸半处。
建中穴:肩中穴肩峰穴直下二寸、肱骨上。即十四经肩髃穴下二寸半处,肩中直下二寸为建中穴。
上曲穴:上臂后侧,肩中穴向外侧二寸。
下曲穴:在上臂后侧,即上曲穴向下二寸。
云白穴:在上臂肱骨后缘,肩中穴内二寸处。
李白穴:在云白穴向外斜下二寸。
腕顺穴:
腕顺一穴:手背小指掌骨外侧下缘,手腕横纹下2.5寸处,后溪穴后5分处。
腕顺二穴: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1.5寸处。
心灵穴:
心灵一穴:位于手腕横纹上1.5寸,于桡侧手腕屈肌腱和长掌肌腱之间取之。
心灵二穴:位于手腕横纹上2.5寸。
心灵三穴:位于手手腕横纹上3.5寸。
灵大魁穴:
穴位:手背虎口、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穴位:手背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距灵骨穴一寸
穴位:手背第二掌骨近食指处,距大白穴一寸。
针刺法:直刺一至二寸,可透刺重子、重仙穴。
孕妇禁针,恐流产
提示:
由灵骨、大白、重魁三穴組成,可通经活络、清调肺气、清肺宽胸、发汗解表、清热退烧、宣肺止咳、通降肠胃、通气清淤、对于头面五官科有效,主肺,司呼吸系统及所有胸背腰和下腹前后区域全部都治疗,可治疗一切久病、怪病、鼻病。
(一)头面五官区域
头痛、头晕、偏头痛、眼睛模糊、眼睛红肿赤痛、麦粒肿、耳鸣、耳聋、鼻炎、流鼻水、面瘫、三叉神经痛、牙齿痛、下颌骨痛、中风后遺症
(二)治疗上焦心肺区域
发烧、咳嗽、感冒、气喘、哮喘、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皮肤病、冠心病、心律不整、狭心症、高血压
(三)治疗后背区域
胸痛、腰痛、背痛、肩胛骨痛、胁肋痛
(四)治疗坐骨区域及下腹妇科区域
月经不调、经痛、赤白帶下、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膀胱炎、前列腺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小肠炎、肾盂肾炎、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炎
董公曾经说过:,不是一个穴位而是指灵骨、大白、重魁三穴一齐下針,可兼治所有病症,故本穴的应用范围极广!有病治病,无病強身!
膝灵2穴:手背,中指指甲内、外两侧下2分处。
心膝穴:
心膝一穴:中指背面第二节中央内侧中点处
心膝二穴:中指背面第二节中央外侧中点处
火膝穴:小指甲外侧角后2分处。
火主火硬穴:
火硬穴:足背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赤白肉际后5分是穴。
火主穴:足背第一、二趾间,火硬穴上1.5-2.0寸处。
编辑
医学分享部落~灰狼、监制
医学分享部落~独恋
声明:本文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期待您的原创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