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天天晒运动步数吗?
步
步
步
赶紧打住
再这么下去关节就要废了
大庆已有相当多的人为此关节受损。
省康复医学会人工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关节镜外科专家关继奎提醒市民,运动是好事,但每天暴走最多1万步,否则会把关节走废。
暴走走出膝关节滑膜炎“我就是想提醒大家,不要再为了拼步数,而搭上膝盖的健康”家住绿色家园秦先生说。为了锻炼身体,他从去年开始走路,一开始在小区里走,走上五六千步,觉得达不到自己的目标。
他就加入了围滨洲湖暴走行列。最初只走2公里左右,但为了拼朋友圈的步数排行,他索性大幅度增加暴走的距离,有时甚至能达到10几公里。有时候,为了排名,一圈走下来后,还会多走上几千步。
暴走4个多月后,他感觉膝盖疼痛难忍,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膝关节滑膜炎。
差点置换人工关节今年54岁的张阿姨,也不甘落后。她手腕戴着计步器,跟随小区里的老姐妹们绕着小区快走,为了争第一,每天都坚持步行1万步以上,有时甚至步行1个半小时到2个小时。
半个月不到,张阿姨就感到膝盖酸痛,可她不顾家人的劝阻,依然每天坚持走路。她当时想着,听说多走走能把骨刺磨平了,痛是因为锻炼不够,等运动量上去了,这些不适自然就减少了。
但没想到的是,两个多月过去了,膝盖不仅不见好转反而恶化。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张阿姨膝盖软骨,受到严重磨损,如果再晚一点来,可能就要换人工关节了。
体重降了,膝盖却出现积液据关继奎医生介绍,到油田总院骨科就医的汤女士,今年45岁,是我市一家私企的职工,每天工作在前台,一坐就是一天,她的体重,从原来的50公斤飙升到70公斤,身高本来就矮的她,显得臃肿肥胖。
在同事的推荐下,她每天下班后都要在小区内走上几十圈,将步数保持在2万步以上。
每天把步数晒到朋友圈,稳定在前三名,汤女士成就感爆棚,苦走3个月体重倒是减得不少,但同时她感觉,自己的膝关节有些隐隐作痛,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右侧膝关节,腔内出现少量积液,也就是滑膜炎。
说到这,或许你还不信,不就走个路,至于吗?关节应该是越练越强壮!怎么会越练越坏?
关继奎医生说,对于暴走,人们往往都是走入了误区。其实,在走步健身过程中,越练越强壮的是肌肉,而非关节,关节的使用强度,因每个人遗传发育是有差别的。但无论是谁,你用的越多,使用寿命就会越短。一旦受伤就无法复原,而它的损伤会严重限制我们的活动。
走路步数,超过一万步以上,会伤害我们的膝盖,加快软骨的磨损,让我们的膝盖提前退休,甚至造成不能行动,瘫痪等严重后果。
暴走后患上了膝关节滑膜炎,还不算是什么严重的疾病,这只是关节疾病的首发原因,因为关节靠滑膜分泌的关节液来营养。一般通过休息、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就会缓解。
但长期如此,出现膝关节的软骨损伤,那可能就严重了。因为关节的软骨,有一个特性,就是不可再生。
这就意味着,只要软骨损坏了,就一辈子也好不了,软骨磨损后会导致关节提前退化,出现骨性关节炎的一系列表现。所谓二十岁的人,六十岁的关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急性较轻的运动损伤,可以慢慢恢复,有些则难以恢复,如软骨、半月板、交叉韧带等损伤,只能通过手术修整。
怎么运动?专家给出建议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常常会有心脏病、糖尿病患者,体型偏胖、又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往往非常苦脑,不知所措。
内科大夫说要适当多运动,尤其糖尿病人,每天饭后要多走走,多运动才能有利于降低血糖。
可是,骨科的医生却告诉:不要多活动,走的多了会加重关节炎和关节疼痛。
患者很迷惑:到底走,还是不走?走路健身每次走多少步合适?走路运动要注意哪些?
关继奎医生说,步行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方式,但走多少步合适,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每天的步行量也是不一样的。
有专家建议,身体虚弱的人,每天步行步,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人,步行步,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当然,这个推荐量,是有一定速度要求的,如果能以步/分钟的速度步行,就可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即步行运动要达到中等强度。如果超过这个量,就属于过度运动了,反而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
运动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心急,更不要突然开始又突然停止,有序增加或减少运动量。
尽量不要饭后立即出门锻炼,一般最好隔1小时左右再去运动。
走路健身,要注意哪些?关继奎医生指出了常常会发生的一些错误运动姿势:
错误一:弯腰驼背
不少民众健走时常弯腰驼背,长期下来,容易肩颈酸痛,而且久了会定型,甚至驼背情形会愈趋严重。
如何调整:穿有弹性减震底的运动鞋,平地轻快的走,眼睛自然地直视正前方,上半身挺直,让你的脖子、脊椎成一条直线,眼睛最好能直视前方,避免向下看,并且确定你的肩膀是放松的。
错误二:挺出小腹
对于希望藉由运动健康瘦身的人来说,健走时,没配合收小腹的动作,可能事倍功半。
如何调整:肩膀自然放松,收小腹。平时就应培养缩小腹的习惯。肚脐往内缩,从5秒、10秒、20秒慢慢累积收小腹的时间,保持自然呼吸。时间久了,无论坐、站姿、及健走时,小腹自然紧绷。
错误三:肢体错误扭动
包括手臂摆动幅度过大、步伐太大或太小、踏步时太大力等。
如何调整:专家建议,手臂放松,手肘弯曲呈85~90度手掌成杯状,双手轻轻握拳,让手腕自然的前后摆动,但不要比肩高。
至于跨步多少距离最好?专家认为,不用刻意拉大或缩小,以轻松、不吃力的距离最好。此外,健走踏地时,“轻轻放下就好”。
此外,脚踏地时注意后脚跟先着地为佳,再把重心移到脚掌处。能让大腿、小腿自然用力,能走较远且较久,也比较不会脚痛。
错误四:背太多东西
有些健走者习惯背着大包。其实背太重的东西,会大大增加膝盖过重承载,容易受伤。
如何调整:最好是两手空空,或是携带水、擦汗毛巾及防晒帽子。如果背包的话,双肩背包比单肩包要好,因为肩膀受力平均,不会倾斜。
错误五:未做暖身运动就出发,或一到终点立即停下来
没做暖身或伸展运动就出发,容易拉伤肌肉;健走时突然停住,血液未回流到头部,容易头晕。
如何调整:运动前,最好做伸拉等准备动作,或者原地小跑5-10分钟,增加关节灵活度,让肌肉放松,防止运动时受伤。或是先散步5分钟,增加血流到你的腿部肌肉,达到暖身效果,再递增速度。
快到终点站时,也给自己5分钟时间,慢慢减缓速度,不要马上停下来。
错误六:不量力而为
入门者或很久没运动的人,往往忽略自己的体力及身体状况,将目标设定得太高,反而造成负担。
如何调整:建议,先从每天15分钟走起,一周至少运动5天,第二周起,增加为20分钟,渐渐累积成每天健走30分钟以上的习惯。
针对走路拼步数、拼排名的现象,关继奎医生提醒,走路步数仅代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代表运动效果。只有进行科学有氧运动,才能达到健身目的。
专家简介:关继奎医生
关继奎: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大庆医院骨外科、关节外科、运动医学关节镜外科专家。
从事骨外科专业20余年。擅长:骨折;髋、膝人工关节置换;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诊断和治疗关节疾病:膝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等。
现任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关节镜与关节修复康复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人工关节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委;东北区“镜观天下”精英俱乐部首届成员。
来源:百湖早报
监制:王鹏程祝春霞
编辑:轶蔓
大庆市委宣传部官微
热点
??涉房产、供热、水务等部门!大庆市纪委监委通报六起违规使用公务用车典型案例
??高考生速看!年我省高校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授予单位名单来啦
??世界环境日
“塑战速决”,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70个医生才知道的健康知识,能预防一半常见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