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很多伴随膝关节疼痛,很多是因为闭孔神经支配区相同引起,但不可忽视的是大约有30%左右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可能伴随着膝关节骨坏死。膝关节为全身骨坏死的第二常见部位,仅次于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坏死可发生于青少年,但以成年人常见,可分为特发型和继发型两大类。前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称为自发性膝关节坏死(Spontaneousosteonecrosisoftheknee,SONK),后者与股骨头坏死情况类似,可继发于皮质类固醇应用、酗酒、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红蛋白病、HIV感染等,与股骨头坏死不同,膝关节骨坏死的平片和CT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正常;关节面下三角形或楔形线状高密度影,有时可见其内侧与之伴行的线状低密度影,其包绕区内骨质密度相对增高,骨纹理模糊;也可表现为坏死区小梁结构存在,密度与正常骨质相近,只表现为坏死区周边的线状高密度影;坏死区还可表现为致密的高密度或囊性改变;关节面塌陷,坏死区密度不均匀,其内囊变与硬化并存;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骨质增生等退行性改变。膝关节骨坏死的MRI征象除部位和形状、大小外,其信号特点与股骨头骨坏死相似,表现为膝关节面下出现面积大小不一的坏死区,常为三角形或楔形;也可为股骨髁骨坏死;此外,亦可出现骨髓水肿,关节积液,关节软骨破坏等。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关节塌陷,关节周边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继发骨性关节炎等。
(1)右膝关节正位片;(2)左膝关节正位片,示双股骨内侧髁关节面下类圆形无结构区,呈磨玻璃样改变,双股骨外侧髁纹理模糊,周边可见硬化边,双膝关节面未见塌陷,关节间隙未见变窄;(3)为双膝关节轴位CT平扫,示双股骨外侧髁前、后部和内侧髁后部无结构区,周边可见硬化边;诊断为双股骨内、外髁骨坏死。
继发性膝关节坏死的预后明显好于股骨头坏死。判断预后应依赖病灶大小,年龄及有否有效的非手术治疗。一般认为坏死灶占据股骨髁1/3以下者,预后均较好,病灶会缩小且钙化,而病灶较大者(≥1/3股骨髁)坏死灶将进展至关节面塌陷,最终导致骨关节炎。
(1)双膝关节冠状位T1WI像;(2)双膝关节轴位T1WI像,示双侧股骨内、外侧髁前、后部及关节面下条片状低信号影,坏死区为脂肪信号;诊断为双侧股骨内、外侧髁骨坏死。
无论SONK还是继发性骨坏死,治疗应根据病变分期,病变范围及患者年龄,职业等综合考虑。早期病变(Ⅰ、Ⅱ期)可应用药物治疗,如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抗高凝(如低分子肝素)及增加纤溶(如川芎嗪,丹参注射液)等,对合并骨髓水肿者,可试用Iloprost(前列环素类似物),或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静脉点滴。手术治疗则可行关节镜下清理,髓芯减压干细胞或PRP移植,自体软骨移植,胫骨高位截骨、单髁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