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学思班」学员观摩中幼常青网课A级A-A反思摘选
《A如何成为新时代的专业幼师?》
第2组童心汇珠江
冯*珠海市教育研究院
反思
1.今天十几分钟的网课,聚焦如何成为新时代的专业幼师,首先从反思做起。对于这个切入点,愚以为比较精准。成为新时代的专业幼师,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同啃南瓜,找准下嘴第一口尤为关键。新时代的专业幼师,是相对于传统的专业幼师而言,在行动上就需要质疑、破除传统幼师的诸多固有、定势和顽疾,首先就要找到这些固有、定势和顽疾,显然,“反思”便是最好的探测器。
反思,是反向思考,体现反向思维,亦即体现“反”,与“正”相对,与“约定俗成”相对,与“今时今事”相对。反思,可以说是向传统开战,向一贯以来的看法说法做法开战。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传给别人的知识有没有亲身实践过?”对于曾子而言,“替别人做事”“和朋友交往”“传给别人知识”是几乎每天都在做的事,但不能只是做这些事,还应该对做这些事进行“是否尽心竭力”“是否诚信”“是否亲身实践过”的反思、反省。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该如何“三省吾身”呢?如果愿意,我们可以列出几乎每天都在做的三件事来。如果是传统的幼儿园教师,这三件事可以是“按计划上课”“照料饮食起居”“创设环境”,那对应的反思、反省则应该是“是否每一位幼儿都达到目标”“是否尽心尽力”“是否蕴含教育功能”;如果是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师,这三件事可以是“信任儿童”“发现儿童”“支持儿童”,那对应的反思则应该是“是否充分完全”“是否没有遗漏任何幼儿任何环节”“是否符合幼儿个性、喜好与需求”。
2.相信现在的很多人都赞同将“反思”定位于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仅存在于工作中,更存在于生活里。不少人会常问自己:为什么我的生活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我的生活如此不尽人意?这本身已经具备了“反思”的习惯意味,只是作为美好生活的信仰者,我们对于生活的反思,更应该着眼于趋向积极的方面,以减少诸多抱怨,减少诸多困扰。
反思需要“对比”,需要“类比”,让反思更有科学性、更有针对性、更有指向性,更具有实践意义。比如今天早上,我万分挣扎、纠结,终于控制住了想要叫孩子起床的语言、动作冲动。结果,孩子自己起来了,虽然比平日里被我叫起床晚了三分钟。而且,就算是平日里我叫起,和今天她自己起,最后出门上学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我今早却省却了平日里的“烦躁”“郁闷”“抱怨”“恼怒”甚至“非君子所为”,身心愉悦的清晨,是如此的美妙!
我几乎每天都在做的事就是“叫孩子起床”,但事实是“经常赖床不起”,从反思的角度,应该“省一省”“是否符合孩子生物钟”。早三分钟、晚三分钟,在这件事上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但却让孩子在起床问题上从被动转向了自动,从外力转向了内驱。于是,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孩子的无能无力,其实源于我们的包办代替。这,难道不是在固有经验上反思后获得的新经验?我想,这应该是对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成长=经验+反思”这一说法的一个生动诠释吧。
李丽霞清远市连山县教师发展中心
反思
一思:教学主要是倾听,学习主要是讲述。
这个提法给了我全新的领悟:以前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为出发点;但现在提倡幼儿做教师看,幼儿说教师听,以儿童为中心和出发点。
教学主要是倾听,学习主要是讲述的提出,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着积极意义:以往通常是教师讲述,儿童倾听。提出教学主要是倾听,学习主要是讲述,这就是一个反思结论。教师的倾听,是建立在儿童的讲述基础之上的,这就是儿童优先原则。教师的观察、倾听,对应儿童的动作、语言。儿童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不仅仅靠语言。
学习主要是讲述这句话说的好,讲述是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表达出来,先有直观的经验,不管是操作游戏,还是所看所想,都鼓励儿童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不断的分享中学会成长。所以我们要改变“灌输式”的理念和教育方式,通过倾听、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所需,通过分析,及时给予幼儿支持。
此外,倾听应该不止是停留在言语方面的倾听,也包含对儿童行为的理解,也就是说倾听就是对儿童的发现,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去倾听幼儿的想法,站在儿童视角,发现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这才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