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都知道,住院部13楼将迎来一项高难度手术。
3月初,医院骨科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在病房见到她时,她正撑着拐杖,全身的重量好像都依托在了这根拐杖上,一步一步往前挪着,佝偻着身子,双腿呈不规则的曲折,每走一步,都像是耗尽了身体所剩不多的全部力气。她是坐在轮椅上被孩子推来的,从安康的农村,到西安的大兴,长途颠簸,没人知道她心里是什么感受。
骨科主任王延*见到这位特殊的患者时,心情五味杂陈,该是怎样的重担和牵挂让一个女人坚持到了今天,变成了这个样子。单凭眼力判断,左髋关节、双膝关节严重变形,甚至脱位。这种症状不像那种“随时可能降临的厄运”,而是硬生生被生活“压弯了”。
想象一下,在你左胯和双膝装上强力的螺丝,以一种非正常的状态拧紧,你所有的活动都被锁住,伸懒腰、走路都成了一种奢望,只能拖着沉重的身躯亦步亦趋。
骨科医生看过许多骨头变形或是脱位的患者,大多因为外伤所致,往往不是打石膏就是复位,哪怕面对高龄患者的髋关节置换,王延*也做过不少。但当彭女士来到自己眼前时,他才意识到,下面的救治过程绝非自己往常那般“闲庭信步”。
从正常走向变形,在骨科领域来说,这是需要一个极其“慢性”的过程。慢性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它不像我们日常中理解的“免疫缺陷”。彭女士的身体,是被自己和生活,拖进了时间的深渊里。
01“雕刻”就像有句歌词里唱到:“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把我们雕刻成了未知的模样。
73岁的彭女士,是那种典型朴实勤快乐观的农村妇女,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生活的盼头,就是把这个小家操持好,孩子有出息。种地、喂猪、洗衣做饭她一人全包,甚至有时,她还要扛起几十斤重的麻袋。
一年两年无所谓,几十年这般干,铁打的汉子都受不住,但彭女士受住了。她心里是开心的,这里是她的家,她不干谁干,别人干她还不放心。
长时间的重负,终究没能抵过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的预警。起先,彭女士发现自己的右膝有些“歪”了,好在并不严重,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只是在干活中感觉右膝疼痛的时候,便将受力点换到了左侧身体。刚开始,家里的孩医院检查检查,但彭女士一直以“感觉好着,不想给家里添麻烦”为由,拒绝了孩子的心意。而岁月的刻刀就在她浑然不觉地忙碌时一刀刀刻了下去。
直到疼痛难耐,连走路都成了问题时,彭女士就再也“扛不住”了。
就算是非医学领域的人,也很容易从彭女士的CT图上感受到骨骼变形的严重程度。在那张黑色的片子里,亮白的部分清晰地勾勒出彭女士下肢骨骼,经过专科会诊查体,结论出来了——双膝骨性关节炎(IV期)、右膝关节脱位、左侧股骨头坏死、左髋关节炎。
治疗手段只有一种,关节置换,而置换的地方有三处:左髋关节、右膝关节、左膝关节!
髋关节CT
右膝关节CT
左膝关节CT
2战前每次走到彭女士床前,护士和医生都会帮助她做些术前纠正康复的动作。护士们尝试过将她“挺直”,但剧烈的疼痛让彭女士不得不弯着腰才稍感轻松。
真正意义上的“挺直站直”更是个巨大的工程。
这项手术工程有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难点。很多人都会疑问,不就是关节置换嘛,现在技术这么成熟,网上报道那么多,换一个成功一个,有何难度?其实,关节置换只是第一步,置换后的效果才是大家最为关心和担心的地方。
左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中要恢复良好的使用效果,假体的稳定是重点。右侧膝关节和韧带均有不同程度变形损伤,如何恢复下肢力线,恢复两侧韧带张力,提充骨缺损。
换句话说,人为干预后,如何能让患者行动自如,犹如天生,没有影响。
这些,都是骨科关节领域里公认最大的难点。
“人是有血有肉的,肌肉组织里面是有神经的,不是装机械,做到百分之百就好了。片子很漂亮,患者痛得要死,功能恢复不好,那怎么办?我觉得那样是错误的。”王延*诚恳地说道。
尽管关节置换分开看,每一个手术都不算是骨科手术中的特例,但当这些步骤组合在一起之后,同时进行三关节置换手术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手术前几天,王延*通过医务部发起了全院会诊,请相关科室的主任前来对手术存在的风险做出判断。不只是骨科、麻醉科、输血科,还需要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呼吸科等多科室协作,副院长张贵和亲自把关,医院之力。
一场手术成功与否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因素,防风险医院的综合实力:比如麻醉——彭女士年龄大,既往又有高血压,如何精准安全麻醉,很是考验麻醉技术。再加上三关节同时置换,如果技术不够娴熟,手术麻醉时间过长,麻醉对患者的身体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比如感染——多关节置换下的大面积创伤,手术过程中的长时间暴露,以及术后患者高龄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外科医生最怕的感染”。
技术娴熟、控制时间、风险预后,最重要的是为患者考虑,减轻患者负担……诸多要求坚定了王延*内心的想法。为了确保手术的万无一失,王延*更是邀请了国内知名骨科专家吴尧平指导。
王延*介绍说,要放进去的人工关节本身体积就不小,而且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精确地切割骨头、精准地安放人工关节部件还要保证其牢固固定,这些都非常考验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和知识水平。
吴尧平教授是关节置换的高手,普通关节医生隔几个月才能换完髋关节和膝关节的情况下,他一次手术就能把4个关节换完,且临床成功率极高。
有他在,大家就像吃了定心丸一般,这个手术“不难了”。
3重铸手术如期举行,像往常一样,手术医生进入手术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片子。大概那个时候,他们脑海里早已将整个手术过程分解细化到每一个步骤。“不管多熟悉,术前喜欢盯着片子看,看出立体,看出肌腱膜肌肤,只为那一刻的一气呵成”。
而此时的彭女士早已被安全麻醉,麻醉师坐在生命监护仪前,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