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是弱智孩子,还是指挥天才在舟舟指挥骗
TUhjnbcbe - 2025/7/18 20:27:00

年4月1日,在中国的武汉交响乐团低音提琴手的家里,出生了一名男孩。这一天正好是愚人节,也许上天要和这个普通的家庭开一个玩笑,这个名叫“舟舟”的是孩子,一出生就患有21对染色体综合症。

童年的舟舟

21对染色体综合症的通俗说法,就是细胞中第21对染色体比正常多一条。这种病的主要原因是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第21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了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的精子或卵细胞,再与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结合。患有这种疾病的孩子,一般都是先天愚型儿。长大后智商通常不会超过30,而正常人的智商最低也有70。也就是说,舟舟这个孩子,终其一生,智力只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

让这对夫妻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这个儿子,居然会在世纪之交时红极一时,被媒体冠以“天才指挥家”的称号,成为励志少年的楷模。这是舟舟的幸运,还是不幸?

就算是个傻孩子,父母的爱仍然不会转移。在多方治疗无果后,舟舟像一株小草,由自而顽强的生长着。作为武汉市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手的父亲,怕舟舟一个人在家出事,所以每天上班都把他带着。无论是在练功房、化妆室,还是在排练厅,父亲总把他带在身边。

说来也怪,每次排练时,只要音乐声响起,舟舟就很安静,不哭也不闹,一个人乖乖坐在那里听着,时不时一个人在那里乐滋滋的憨笑。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舟舟和乐团的大人们也慢慢熟悉起来,他把排练室当成了自己的“家”。只是没有几个人注意到,在大人们排练的时候,舟舟总是盯着乐队指挥手中的那根细细的指挥棒,并学着指挥的样子不时的挥舞着手臂。没有人会想到,这种挥舞在有朝一日会成为一种“天才的指挥”。

有一天,在排练的休息时间里,大人们喝水的喝水,上卫生间的上卫生间,没有人注意到,此时一个孩子正悄悄的爬上指挥台,拿起那根指挥棒,在指挥台上如痴如醉地挥舞起来。这个孩子的脸上笑开了花。大人们都看到了舟舟,但都认为只不过是孩子的顽皮,并没有把他当一回事。

但是,渐渐的有人发现,舟舟并不是在乱舞,而是在学把乐团指挥的动作。不要说,模仿得还真像,甚至连指挥时不时扶眼镜的习惯动作也没落下……

现在看起来,谁也没有把这个孩子的模仿和“指挥艺术”挂上钩。大家都了解舟舟家的困难,孩子不能上学,家里也没人带,就让他在乐团玩吧,只要他不吵闹,不影响大家就行。从此之后,乐团特地在排练厅一侧给舟舟留了一个位置,还给了他一个坏了的谱架和一只小木棍。而舟舟只要听到音乐,就会站在谱架前挥舞着小棍,俨然像一个真正的指挥。

有一天,乐队在排练休息时,一位叔叔和开起了玩笑:“舟舟,想不想当真正的指挥?”“想!”这位叔叔笑着说:“那你上去指挥我们怎么样?”舟舟听完二话不说,爬上了指挥台,举起了指挥棒,煞有介事地敲了敲谱台,冲着台下喊道:“预备,开始!”

叔叔阿姨们觉得挺逗,于是纷纷配合起舟舟来。大家一边笑着,一边跟着他的指挥棒演奏起来。虽然这第一次指挥带有很大的玩笑万分,但是舟舟认真的样子,引起了乐队一个人的注意。

这个人叫刁岩,是乐团的大提琴手。不知道什么原因,只有他感觉舟舟是一个天才。在他眼里,舟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超群,而且这种理解是天生的,刻在骨子里的,是上帝赐给舟舟的。刁岩决定为舟舟策划未来。他要把舟舟推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孩子,看到他的天赋。

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刁岩的想法是超前的。虽然现在看起来,他不过是一个独具慧眼的“网红策划者”,但是要知道那可是九十年代啊!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直播,没有老铁,甚至许多歌手都没有经纪人。不过那个时代的社会,有比现在更多的爱,包括对残疾人的关爱。所以,刁岩向新闻单位推荐舟舟,向有关音乐院校介绍舟舟......

我们不能说刁岩这么做是图名图利。也许只有他懂得舟舟,懂得舟舟的内心世界,懂得舟舟的“指挥艺术”。

刁岩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他三番五次的游说,终于感动了一些好心人。在湖北省残联的帮助下,一部名为《舟舟的世界》的纪录片诞生了。在片中,当音乐声响起的时候,舟舟半闭着眼睛,双手徐缓地挥动,脸上神采飞扬,挥洒自如。

舟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爱。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这个孩子,人们感慨之余,用“瓦拉赫效应”来解释神奇的舟舟。“瓦拉赫效应”认为人都有智悲的强点和弱点,但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这个名词起源于著名化学家奥托·瓦拉赫。小时候,他的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但此路不通。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是瓦拉赫他的画画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后来一位化学老师建议让奥托·瓦拉赫学化学,结果瓦拉赫在化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后来还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舟舟最高光的时刻,出现在年8月30日。那天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看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汇报演出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全体团员,还专门为舟舟签名留念。当时的报纸是这样评论舟舟的:“舟舟平时看上去傻傻的,什么也不会,但只要交响乐曲一响,他立刻变成了一个音乐天才。在指挥席上,他神采风扬,自信而优雅,手臂挥舞之间,整个人充满了灵气,充满了魅力......”

年9月,美国凯西儿童基金会邀请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华盛顿、纽约、旧金山、盐湖城等城市演出。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媒体是怎么报道舟舟在这次巡回演出中的表现的:

他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地受到当地人民热烈的欢迎。在卡内基音乐厅,在肯尼迪艺术中心,“舟舟旋风”席卷美国,舟舟更是,成为每场演出的一颗耀眼明星。每当舟舟登上指挥台挥舞他那神奇的指挥棒时,全场就会爆发出热烈而又带着无限惊喜和痴迷的掌声。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是举世闻名的世界一流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又是交响乐团的第二指挥,而这位洋女人在与舟舟合作后,对舟舟的乐感赞不绝口:“中国人太伟大了,竟把一个弱智培养成艺术家,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舟舟的表演还引来了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妹妹。她在看完演出后说:“我看见的不是残疾,而是艺术,是完美无缺的艺术!”美国新泽西州北博根市市长看完演出后,在留言簿上写道:“舟舟的魅力让我们倾倒,节目十分精彩,令我感慨万千…..”

生活中的舟舟憨厚木讷,一看就是弱智人。他真的是一位天生的指挥家,一位不世出的音乐天才吗?

其实就在舟舟走红的那几年,都有许多人人怀疑:是不是乐队演奏他跟着瞎比划?

一位和舟舟合作过的乐手,首先对舟舟的指挥水平提出了质疑。在与舟舟合作淡出《匈牙利五号》以及《卡门序曲》前的排练时,领导对他们说:舟舟指挥的时候,为了不出问题,将五拍改为三拍,因为舟舟驾驭不了五拍。

这位乐手很是疑惑:一个指挥天才,不改曲子就指挥不了,这是什么指挥天才?难道这个天才是被炒作出来的?

舟舟每次演出后接受采访时,总是回避音乐专业记者,而是他的父亲对着媒体大谈舟舟的生活有多么的艰辛,一路走来多么的不容易,每次说着说着,他的父亲都要湿了眼眶,有太多的虚假和做作。这一切,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对舟舟提出了质疑。

但是挺舟舟的人还是很多。他们说有许多被医学判定为弱智的人,在绘画、数学、文学等方面表现出惊人的才能。舟舟虽然智商不及常人一半,但他或许是上帝献给我们的礼物。

很遗憾,舟舟在音乐领域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在人们对他的新鲜感退去后,在他的的轰动效应逐渐消失之后,在今天这个造星只要三分钟的网络时代,既没有长相,又很难说他有多高的指挥才能的舟舟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虽然人们也愿意包容他,但音乐是神圣的,真正的交响乐是不能容易将五拍改成三拍的,所以舟舟这个名字逐渐在人们视线中慢慢消失了。

就在前两年,舟舟的父亲终于在采访中承认:“事实上舟舟不懂乐谱,既没有练过视唱,也完全不懂乐理和乐队协调。他的指挥都是根据音乐的律动,凭借自身的节奏感跟着音乐动作的。”

与舟舟合作过的音乐人都看出来了,舟舟既不会协调乐团,又不懂乐谱。他并不认识曲子,甚至不识谱!他是那个特殊时代的“造星产物”,虽然这未必是舟舟本人的意愿。

今天,这个当年随着音乐起舞的舟舟已经迈入不惑之年,他身体发福,两鬓也开始出现了白发。滑膜炎、关节炎、痛风,这些疾病都在折磨着舟舟。曾经月薪数万的他,如今拿着块的低保,居住在深圳一家名叫“点亮生命”的残疾人艺术团提供的出租屋里。

幸运的是,舟舟对于名利没有什么概念。只不过不能上台指挥,让他经常闷闷不乐。舟舟的爸爸说:“舟舟已经知足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一个爆红这后迅速消失的名人,已经见怪不怪。

平常的日子里,舟舟总喜欢呆在出租屋里,拿着手机玩连连连看、跳一跳这样的游戏,虽然他很难过三关。

当和父亲散步时,听到广场上大妈们播放的广场舞节奏时,他有时也会扬起手来。但很快,父亲就拉着他走了。

舟舟不是坏人,他的父亲,包括所有推了他一把的人,都不是坏人。在父亲的眼里,儿子仍然是个天才。他只有一个心愿:舟舟能快活的生活。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不管舟舟变成什么样,在舟舟的母亲去世后,他都是最爱舟舟的那个人。

正如一位音乐人所说的那样:“舟舟根本不是什么天才指挥家,甚至连指挥家都不是。我搞了大半辈子音乐,深知要成为一个指挥家需要怎样的底蕴、气质和积累,而这些,舟舟完全都不具备,舆论把他捧得太高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是弱智孩子,还是指挥天才在舟舟指挥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