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当免疫系统攻击周围结缔组织时,会引起炎症。这时候患者的身体会肿胀/疼痛,并且会感觉到温热。这种症状一般在早上最为严重。而常见受损的关节,一般是小指的小关节/脚趾和脚踝的关节。症状通常在身体的两侧对称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导致长期的受损和关节畸形,甚至出现终身的瘫痪。
第一,免疫功能紊乱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是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是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的关节组织当作威胁,并对其进行攻击,导致软骨、滑膜、韧带和肌腱等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第二,遗传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级亲属中患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1.5倍。孪生子研究结果显示,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50%~60%。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包括HLA-DR、PADI4和PTPN22等。
第三,环境因素
现有研究也发现居住环境寒冷潮湿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症状,部分人群可发展为类风湿关节炎。
第四,性激素的变化
女性类风湿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研究表明,类风湿男女比例为1:2~4,妊娠情况得到缓解。
第五,心理因素
长期受到情绪刺激或心理压抑的人患类风湿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已经患病的人在受到精神刺激后更容易发作,说明该病与自身的心理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