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青岛)医务部主任、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袁英“火了”,
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图源:新浪微博。
原因是
因胫骨平台骨折的他
连一天都没休息,
而是忍着疼痛
做了13台手术,
累计站了20余个小时。
9月27日,
因疼痛难忍,
他只得在两台手术间隙注射了麻醉针,
带着皮具支架的他宛如“机械战士”。
9月27日中午,
两台手术间隙,
医院(青岛)手术室里
正在进行一次特殊的疼痛治疗。
患者是刚刚结束一台手术的袁英,
医生则是麻醉科副主任周金锋。
注射过程有强烈的痛感,
袁英强忍着与同事聊天来进行缓解,
他说这种疼痛程度算是比较轻的了,
最疼的时候是刚骨折的时候。
几天前,
袁英意外骨折,
当天晚上他疼得大汗淋漓。
凌晨三点,他的手机响了,
是一位患者打来的电话,
他几乎是爬到手机旁边接起来。
接电话那么重要吗?
但是在他看来,
“这么晚打电话,
肯定是情况比较严重,
必须得接。”
因为疼痛难忍,
袁英总是
利用午饭等休息时间去接受理疗,
一边康复一边工作,
没有取消一台手术。
从骨折至今,他坚持做了20多个小时的手术。既然受伤了,那让别人来做这个手术行不行?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作为经验丰富的鼻科专家,很多患者慕名而来,手术方案和时间都已经提前订好,作为最了解患者病情的人,袁英不想因为这次“轻度”胫骨平台骨折而“误事儿”。
医生首先要保证的是医疗安全和质量,上午完成一台手术后,袁英感觉疼痛有所加重,主动找到“老搭档”周金锋,接受他之前提议的“超声引导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肌腱周围间隙注射治疗”。
平时在手术台上,作为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袁英和周金锋密切配合完成了许多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众所周知,麻醉医生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能否顺利进行。殊不知,麻醉医生在疼痛治疗方面也是“高手”。
这次的注射治疗,主要就是为了缓解肌腱、韧带、滑膜囊和软组织损伤导致的炎性疼痛和水肿,促进损伤的恢复,并可立即减轻损伤部位站立和曲腿时的疼痛。正是捕捉到能“立刻减轻疼痛”,袁英“心动了”,约好了时间来治疗。
在超声引导下,周金锋将药物缓缓注入,治疗结束后他像往常一样叮嘱“患者”:卧床休息2-3天,至少减少下地活动次数和时间。很显然这位“患者”并不十分配合,他已经动作麻利地重新穿好支具,起身走了出去。
“还能做手术吗?”“坐着做……”这个对话发生在袁英和周金峰之间。作为同事和好友的周金锋感到很无奈,只能嘱咐他带好支具,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走路。
“这不是传统意义的封闭,属于新式的肌腱筋膜间隙疼痛治疗,但也只是解决了膝关节内侧韧带肌腱和关节囊外的疼痛,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并没有效用。”周金锋说,袁英非常清楚这一点,但还是觉得不能对不起病人,典型的拼命三郎。
为袁医生点赞!
他是当之无愧的“白衣天使”!
不少网友更是留言,
与袁医生的“手术缘分”。
也有网友送上祝福,
希望袁医生早日康复。
还记得新冠肺炎疫情刚爆发时,
青岛的“最美逆行者”们吗?
除夕夜万家灯火,
他们迅速集结,
毅然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
▲资料图。
病魔来袭,
他们舍小为大,
以战斗的姿态
冲锋在护佑健康的第一线。
▲资料图。
还记得青岛全员核酸检测时,
那些忙碌不休的医务工作者吗?
因为有他们在,
我们才能更加心安。
▲资料图。
他们生动地诠释了
什么叫医者仁心。
在疫情期间,
医生们更是用职业精神
来捍卫生命的尊严。
为他们点赞!
祝福袁医生早日康复,
愿爱与温暖永远满人间!
原标题:《冲上热搜!青岛一医生变身“钢铁侠”!背后原因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