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孝”是亲子关系、家庭关系
最基本的一个体现
你认为的孝道是什么?
是让父母的老有所依
是对父母的呵护关爱
是给父母的细语叮咛
还是一次次诚挚的陪伴
......
有这样一件事、一群人
让人不由得为TA们鼓掌
什么事呢?
一起来看看吧~
评选道德模范提升村里风气
近日,长安区魏寨街办老垇庄村举行首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这次的道德模范是道德评议会最后评定的,前期进行了调查了解,并且征求了村民的意见。最后评选出孝老之星5人、十佳最美老人6人、脱贫之星1人、金榜提名之星1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他们纷纷获得了一个荣誉证书和一份奖品——被子。其中,有两位孝老之星打动众人,他们都具有同样的品质:奉献,一位是儿媳,一位是上门女婿。
优秀典型成为口口相传的佳话
TA们成为了表彰大会上最耀眼的存在,究竟不同、特殊在哪里呢?不要着急,我们一个一个细细说来~
1
优秀典型NO1
——为了病中婆婆安全婆媳“尴尬”对峙
50岁的耶亚是村里十三组村民,耶亚的婆婆赵英棉已有85岁高龄,说起耶亚,赵英棉的两个女儿李海维、李海林一致好评,认为母亲腿的好转归功于耶亚。
“我爸去世大概有30年了,我妈79岁那年摔了一跤,股骨头断了,做了手术,只能坐轮椅。”耶亚的大伯子李景宽说,他和老三都在西安高楼上生活,老二家在农村老家,为了让老太太出行方便,老二家媳妇耶亚就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任,至今已有5年多,婆婆已经能在人搀扶下走路了。
婆婆病中人易敏感和倔强,婆婆能走之后,就不喜欢在轮椅上方便了,不希望给儿媳添这个麻烦,她就自己跑到院子外的卫生间方便。这可吓坏了耶亚,万一再摔了怎么办?但婆婆不听劝,耶亚只好拦住婆婆,婆媳二人站着僵在屋里,对峙好久。后来在众人的劝说下,老太太终于“听话”了。
近几年,赵英棉有些老年痴呆,常常忘事,在院外乘凉时,邻居问她“吃了没有”,她常常说“没吃”,“弟妹很委屈,不知道情况的还真以为媳妇不给老人吃饭,说着说着弟妹就掉眼泪。”李景宽说,幸好家里人都理解她。
“每天吃的药,耶亚都是亲自送到老太太嘴里,老太太也不知道她该吃什么药。”李海维说,耶亚手艺不错,老太太每天早上能喝到现挤的羊奶,经常给老太太洗脚,“说起来事情没啥,但坚持5年多不容易。”
最让李家人感动的是,耶亚的父母离老垇庄村不远,也年过7旬,疾病缠身,但她优先伺候着婆婆,自己的父母由家里的兄弟照顾。
“耶亚经常推着婆婆在村里散心。”*保红说,他觉得这一情景的婆媳二人就像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优秀典型NO2
——西安“上门女婿”创业致富花60万把岳父家的土房变成了小洋楼
老垇庄村三组村民张仕新是陕西商洛人,是*瑞的上门女婿,只有初中学历。
“年,我在西安做卖菜生意,后来什么挣钱,就卖什么。”张仕新说,年,他和*瑞结婚,成为*家的上门女婿,因为自己家与媳妇家都很贫困,他立志要给双方父母改善生活,他在轻工市场开店铺,在文艺路也开过,主要做布艺生意,年,他拿出60万元,终于把媳妇家的土房变成了二层小洋楼。
现在的他主要经营窗帘和供暖器材,在西安有两个门店,“岳父岳母的吃喝用度,我一定要保证,按时按点给钱。”张仕新说着,因为天热,不停地用纸巾擦脸上的汗水,这时,他的岳母任彩棉拿了一块湿毛巾给他,示意让他擦汗。
“我这个女婿,比亲儿子还亲,啥都缺不了我的,上次我无意中说,被子太厚,想盖轻一点的,很快他就买了带回来了。”64岁的任彩棉有三个女儿,张仕新是她的二女婿,她说,女婿和女儿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很有骨气,也愿意吃苦奋斗孝顺父母,“我经常给他说,你有两个儿子要养,开支也挺大,不要老给家里买东西,但他老说,不能缺着父母的。”
这么多的举动
都让一个地方、一个人慢慢地愈发光亮起来
被历史文化底蕴充盈着的长安
孝道存在于角角落落
一个人就温暖了一个家
一件事也能温暖一座城
百善为孝善城长安
一个这样的地方
等着你来感受、体验它的魅力
内容来源:华商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